差不多是兩年前,奇點糕們曾經介紹過一個與器官移植有關的“癌癥傳染”罕見案例。如果現在標題再用這四個字,估計就要被讀者們一陣痛批了,畢竟新冠疫情這一年下來,大家對“傳播”、“人傳人”這樣的字眼都非常敏感。
但如果真的拿傳染病學術語去套,那么癌癥還真的有一種傳播途徑——母嬰傳播,而且早在1949年就有這樣的報告,癌細胞穿越胎盤屏障進入胎兒體內,也就是所謂“血源性傳播”,但這種案例非常罕見,發生概率大概只有50萬分之一。
而在最新一期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》(NEJM)上,日本國立癌癥研究中心團隊報告的兩例案例,就是罕見中的罕見了:兩名患有宮頸癌的母親,可能因為順產的緣故把癌細胞傳給了兒子,導致了兩例兒童肺癌!
能確認是“母嬰傳播”,是因為母子腫瘤樣本在二代測序、組織學檢測、HPV檢查中高度吻合,比如癌細胞都缺少Y染色體,具有KRAS、TP53等多個相同的基因突變,都感染相同分型HPV等,這是首個報告癌癥經產道傳播給嬰兒的研究。
研究者們推測這種傳播的原因,可能是嬰兒在分娩過程中從產道內的羊水、分泌物等液體中吸入了宮頸癌細胞[1]。看到報告的多位美國專家都對這一傳播途徑感到非常吃驚,表示可能需要重新考慮宮頸癌對胎兒的潛在影響。
“嬰兒吸入癌細胞”這一傳播途徑,此前還只是理論上的可能。日本學者們在論文開頭列出目前已知的18例癌癥“母嬰傳播”,就都是穿越胎盤的血源性傳播,且主要是皮膚黑色素瘤(8例)和血液系統腫瘤(6例),很少有宮頸癌等實體瘤。
所以發現這兩例患兒,很大程度上也算是出于偶然,因為兩例患兒在被確診時,醫生都沒有考慮母嬰傳播的可能性,直到患兒入組了一項評價二代測序用于腫瘤患者的前瞻性臨床研究,才在測序結果中發現了端倪。
(圖片來源:Pixabay)
先來看第一例患兒的情況,他在23個月大時因咳嗽持續2周就診,CT掃描發現雙肺支氣管附近有多個腫塊,胸腔鏡取肺組織活檢,證實患有肺神經內分泌癌。
這名患兒是順產出生,他出生前7個月其母的宮頸細胞學涂片檢查陰性,但在出生3個月后被確診為宮頸鱗癌,隨后行根治性子宮切除術和術后輔助化療。醫生沒有立即考慮“母嬰傳播”,也是因為母親宮頸癌和兒子肺癌的組織學類型不同。
但在末次治療三年內,患兒母親相繼查出肺、肝、骨等多處轉移,其中左肺轉移灶活檢發現癌細胞伴有神經內分泌分化,于是研究者們復查了原來的宮頸癌病理結果,發現也有局灶性神經內分泌分化,和患兒的組織學類型對上了。
由于組織學類型相似,研究者們對母子腫瘤樣本都進行二代測序和HPV檢測,發現了相同的TP53、KRAS突變及47個外顯子上相同的單核苷酸多態性(SNP),母子腫瘤均檢出HPV 18型陽性,且患兒的癌細胞沒有Y染色體。
但母子也有所不同,母親對PD-1抑制劑治療沒有應答,兒子療效卻不錯
基于患兒父母的意愿,患兒起初只是密切隨訪,研究者們觀察到部分腫瘤病灶自行消退,但此后檢查發現腫瘤沿支氣管擴散,于是患兒在3歲時開始接受化療,但兩輪化療后效果不佳,于是入組了一項PD-1抑制劑納武利尤單抗的臨床研究。
在4個周期的納武利尤單抗治療后,患兒所有病灶都有所縮小,此后患兒共接受14個周期的納武利尤單抗治療,檢查未見新的病灶后接受肺葉切除術,術后12個月仍未見癌癥復發,遺憾的是患兒母親已因為宮頸癌疾病進展去世。
第一例患兒的疾病進程
第二例患兒的發病就要晚很多,直到6歲時因胸痛就診接受CT檢查,才發現左肺有一個直徑6厘米的腫塊,確診為粘液樣腺癌。這名患兒同樣是順產出生,其母在他出生前查出有宮頸息肉樣瘤,但宮頸細胞學涂片檢查陰性,且腫瘤相對穩定。
然而在分娩后,患兒母親的宮頸病理活檢提示宮頸腺癌,子宮切除術后2年最終不治去世,而患兒直到6歲才確診肺癌,所以醫生們一開始也沒考慮母嬰傳播,直到患兒接受化療+左肺全切,病理樣本送去二代測序,才提示母嬰傳播的可能。
二代測序結果與第一例患兒類似,母子腫瘤樣本有相同的KRAS、STK11突變,均檢出HPV 18型陽性,且患兒的癌細胞沒有Y染色體,同樣推測是母嬰傳播的結果。目前患兒術后隨訪已達15個月,仍未出現疾病復發。
這例患兒腫瘤發展緩慢,可能與所謂“同種免疫”有關
研究團隊在論文中表示,基于本次發現的宮頸癌“母嬰傳播”,患有宮頸癌的準媽媽都應以剖宮產的方式完成分娩,但幾位美國專家對這一意見并不贊同,表示目前的證據實在太少了[2],而且堅持懷孕分娩的宮頸癌患者本來也不多。
但就算是再低的風險,相信也不會有哪個準媽媽愿意讓孩子去承擔的。所以說平時多做宮頸癌篩查,有條件早點打HPV疫苗才是王道啊,直接把風險降到最低,就不用做艱難的抉擇啦。
參考文獻:
1.Arakawa A, Ichikawa H, Kubo T, et al. Vaginal Transmission of Cancer from Mothers with Cervical Cancer to Infants[J].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, 2021, 384(1): 42-50.
2.https://medicalxpress.com/news/2021-01-women-transmit-cancer-infants-childbirth.html
頭圖來源:維基百科